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福州圆融旅游度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福州圆融旅游度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所谓北洋,一定是与当年的北洋运动有关。
在大清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奉天(今辽宁省)、直隶(今河北省)、山东,这几个围着北京城不远的地区通称为北洋,当时负责这个区域无论是跨国贸易也好,还是外交斡旋也罢的大臣官员们,通通叫做北洋大臣。当时有一位重臣,名叫袁世凯,他官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以,在他麾下的那部分军队,被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民间就将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图:袁世凯)
北洋军阀并没有支撑多久,随着袁世凯,皇帝梦断、命丧黄泉,北洋军阀也在外国帝国主义的收买下,开始四分五裂。
其中较大的有三个派别,一是以冯国璋,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他们主张投靠英美帝国主义;二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他们与日本帝国主义走得更近;最后一个是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图:吴佩孚)
三大军阀并非完全鼎足而立,而是各自风光了一段时期,最早是皖系军阀,时间大约在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军阀紧随其后,时间大约在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最后是奉系军阀,大约在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北洋军阀只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但是,却是民国初期各路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没有之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稀里糊涂的成功了,转眼间大半个中国宣布独立和起义,都在推翻清朝统治。貌似革命党实力很大,其实,袁世凯的北洋军绝对有实力剿灭这次起义。只是遛鸟逛街长大的摄政王载沣,指挥不动北洋军。当清廷答应袁世凯条件,让袁世凯掌握军政全权。北洋军得到袁世凯指令以后,马上全力进攻,革命党人节节败退。黄兴也被从“天上”打到了“人间”,真实水平暴露。
此时,袁世凯的野心却不再是当清朝的走狗,不想做“大清再造恩人”。他有更大的志向,而且,“起义队伍”中很多人都看好袁世凯,支持袁世凯当总统。
1912年1月22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只要袁世凯让清帝退位,孙中山就即刻辞去大总统,让你袁世凯来做大总统。
这就好办了,不就是欺负孤儿寡吗。段祺瑞带头,北洋军阀马上联名发电,要求清帝退位。大老粗们表示要”谨率全军将士不日入京,与王公部陈利害”!2月12日,清廷的隆裕太后颁布逊位诏书;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直持续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起源于李鸿章的淮军,本源是李鸿章洋务派的继续;从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始成军。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也是因此,袁世凯手下那些军阀被称为“北洋军阀”。1912年,袁世凯当大总统以后,北洋军阀开始执政。
清朝末年,慈禧意识到边练新军的必要性。1894年。李鸿章命人在天津小站组建"定武军"。1895年,袁世凯接管定武军,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改名为"新建陆军"(之后,被编为武卫军)。1901年,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建立“北洋新军”。1904年,清廷计划在全国建立36镇约五十万正规军。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所练之兵,就是著名的北洋六镇,是新军中实力最强的!
辛亥革命爆发时,革命党人依靠的就是清廷在各地编练的新军。起义新军在袁世凯北洋六镇新军镇压下,节节败退。要不是袁世凯想自己当总统,武汉三镇早被全线攻破了。
1912年-1916年,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到去世,北洋军阀控制了北方大部分省市,以及南方一部分地区。北京***都在北洋军阀势力控制之下。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1926年7月,革命军主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走向覆灭。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听从国民***领导,北洋军阀时代灭亡。
民国的军阀分为两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体系中的各派军阀”——包括:蒋系军阀(蒋介石的嫡系),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川系军阀(刘湘、刘文辉等),晋系军阀(阎锡山),奉系军阀(张学良),西北三马,云贵等地的大小军阀!
第一个军阀时期,就是本题所说的“北洋军阀”及“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的名号来历,其实并不复杂:它是由李鸿章的淮系集团,所经营运作的“北洋水师”及围绕在水师周边的各个利益单位,所组建起来的一个“系统”!
虽然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北洋的势力早己渗透进了军政各界里。再后来,属于北洋体系中的袁世凯奉旨组建了新军(北洋新军),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逐渐形成气候。最终竟成为可以左右清廷存亡的“关键因素”!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及他属下的北洋体系成员,成了中国的主宰者。袁世凯死后,北洋分裂混战,形成了直、奉、皖三大系,彼此争夺中央***所控制权!直到后来被“南方革命党”的北伐军给消灭掉!“北洋军阀”这个曾经的辉煌,才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名词!
“洋”,本指海的中心,是海洋的主体,清朝末年时代指外国,洋人就是外国人,洋布,洋火,洋油,洋伞等等指的是外国东西。南洋指的是中国朝南边的国家,同理,北洋是指朝北的国家。
清朝于1861年设南洋通商大臣和三口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简称南洋大臣,负责处理由南部方向来的国家的外交,关税,以及南部的海防和官办军事工业,三口通商大臣办公地点在天津,负责牛庄,天津,登州三地,都在北方,后改名为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北洋大臣主要负责处理在河北,山东,辽宁地界的外交,关税及海防和军事。
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后来在天津小站负责组建,操练新建陆军,由于袁担任北洋大臣,所以把新建陆军又称为北洋军。
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了民国***,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所以把民国***又叫北洋***。
袁世凯1916年去世后,北洋***又分化成皖系,直系,奉系,三系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军队,为了各自利益相互战争。
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为的就是推翻北洋***,把北洋***所组成的三系武装力量统统称为北洋军阀。
首先更正一点,民国的军阀并不都称作北洋军阀,只有以袁世凯及继承者为首领的这个军阀才叫北洋军阀。
至于为什么叫北洋军阀,前边几位都用不少的篇幅介绍了北洋大臣,并言因此而有的这一称。当然这么说没错,然而我要说的是,北洋军阀这个北洋与洋务运动那个北洋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和北洋大臣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不是说丝毫没关系,还是有点关系,有那么一丁丁点的关系。这一丁丁点的关系,就是后者借用了前者的名字,不过而已。
在清末,直隶总督同时又兼任着北洋大臣,所以当时也有“北洋总督”的俗称。就因为这个,大概是当时追时髦的原因,由这个“北洋总督”辖下的直隶省,许多事物就习惯性地冠以北洋二字,像什么北洋画报呀、北洋饭店呀、北洋大学呀等等。到了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跟这股风一样,由他这个“北洋总督”操练的新式陆军,就像那些个冠名北洋的画报、饭店、大学一样,也被约定俗成地冠以北洋二字,北洋新军就是这么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北洋大学、北洋饭店以及北洋新军所冠名的这个北洋,与最初三口通商的北洋大臣所说的那个北洋已经从词意上发生了改变,后来这些个用作冠名的北洋不过是借用了先前三口通商那个北洋的名字而已。
到了袁世凯编练新军时,官方也好,民间也罢,人们口口声声所称的北洋,就代指直隶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了。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部65员上将中,直隶一省就占了22人之多,主要也就是这个原因。
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由他一手缔造的北洋新军发展壮大,于是就成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一称,就是这么来的。
顺带着说一下,与北洋相对应,因为两江总督兼任着南洋大臣,而南洋大臣驻于江苏,所以江苏的许多事物也习惯冠以南洋之名,江苏新军也就有了南洋新军的俗称。这个南洋新军,也是仅仅借用了南洋的名字而已,除了名字,与南洋大臣那个南洋也是全无任何的关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福州圆融旅游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福州圆融旅游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1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