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监督,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发挥警示作用。
2、它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必要环节,其实施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舆论监督应确保社会舆论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具体措施。其监督对象为所有权力,重点在于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包括决策过程和行为。公民隐私不在监督范围之内。现代舆论监督权力是对传统以权力大小和财产多寡分配监督权的否定。
3、法律分析: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4、公民监督:公民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和控告等方式,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行使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体现了公民作为社会主人的角色,直接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5、舆论监督的内容 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广播电视是国家重要的舆论阵地,我们在宣传报道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就是指运用各种新闻形式和手段,把握和控制好舆论的宣传方向,并努力将其引导到符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上来,引导到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上来。
6、社会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宏观控制,把握引导方向。有了科学高效的宏观调控,就如同为新闻舆论筑就了一道安全的防火墙,防止谬误出于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2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