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滁州会议策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滁州会议策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央中原局会议。
***中央中原局于1939年12月中旬至1940年2月下旬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主持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39年12月中旬在安徽滁县、定远交界的瓦屋薜村召开。会议决定新四军越过津浦铁路,深入到敌人后方去,创造苏北根据地,从而解决了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并增补张云逸、徐海东、刘子久三人为中原局委员。
第二次会议于1940年1月在安徽定远县黄家村召开。主要讨论发展苏北,建立并巩固皖东根据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议决定建立苏北、皖东根据地,确定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决定对廖磊、韩德勤区别对待。
第三次会议于2月下旬在安徽定远县大桥集湾杨村召开。主要讨论反磨擦方针。会议决定对北取攻势,对南取守势,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学生: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10日放***。暂定2月11日-12日报到注册,2月12日晚各班级召开班会,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布置开学工作;2月13日正式上课。(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
教师:2023年1月7日-2月9日放***。
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二级学院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月14日-2月9日轮休。
教职工2月10日正常上班,各二级学院、各部门2月10日召开教职工会议,布置开学工作。
朱元璋刚开始时以南京(应天)为大本营,所以后来称帝后自然定都南京,但称帝后得建太庙啊,把自己祖宗七代都封帝,所以凤阳作为朱元璋祖坟所在,自然成了重点保护对象,所以也是一都。再后来朱棣从北京起家造反成功,加上蒙古在北方准备反扑,朱元璋又把能打仗得将领几乎杀光了,没办法只能朱棣亲自去守国门,所以北京也成了一都。
明代科举分南北卷,但鉴于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也被分在南卷里同江南的考生一起开始实在差距太大,索性就再加个中卷,把云贵地区和中都凤阳划在中卷,分为南北中三卷。
明朝先有应天南京,1368年之后,朱元璋又立凤阳为中都。其实,洪武年间,明朝廷亦有迁都之想,太子朱标曾实地考察过西安,开封等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作罢。永乐17年,朱棣最终迁都北京。
明代有三个首都,京都北京、留都应天府(今南京)和中都凤阳。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以应天府(今南京)作为首都。作为当时的国度,南京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北控湖山,南临长干,秦淮贯穿其中。台湾历史作家高阳在其《明朝的皇帝》一书中这样写道:“相传南京城在明初由沈万三捐献建造,此非虚语。”《明史 后妃传》中对此事也有记载。
南京城兴建与明洪武二年,由巨富沈万三承担了三分之一的工程。南京城的坚固是非常有名的,以花岗石为基础,巨砖为墙,并煮糯米加入石灰涂在墙外,坚固异常,称得上是固若金汤。
朱元璋去世后,因太子早逝,所以太祖之孙、太子之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叔父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攻克南京,宫中燃起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在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朱棣篡位后,迁都北京,原首都应天府更名为南京,定为留都。
明成祖朱棣
留都南京与北京一样,有一套完整的中央***班子,有内阁,有六部,还有其他办事机构。但南京的***班子只是名誉性的,基本没有实际权力。举例说明,同为吏部尚书,在北京***中掌管全国官员的任用和考核,实权在握;但南京***却只是挂名的,没有任何权力。
除了北京和南京,明朝还有一个中都凤阳。熟悉明史的读者都知道,凤阳是朱元璋的故里,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朱元璋称帝后,将自己的家乡定为陪都,后称中都。学者孟凡人在《明朝都城》中考证,朱元璋倾全国之力营建凤阳,其豪华和坚固程度,南京和北京都望尘莫及。
中都凤阳遗址
中都凤阳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西北,与南京城同时营建,由明朝大臣李善长主持。今天,明中都遗址已经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滁州会议策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滁州会议策划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3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