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嘉庆公司会议策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嘉庆公司会议策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嘉庆上台,做了一堆事,可无胆略、缺革新,无才能,缺勇气的平庸天子,没能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反而划向更远的深渊。算了,说点好听的吧。
首先,嘉庆打出了“咸与维新”的旗号,意思是除旧迎新,任用一批清廉的老臣,打掉了最大的老虎和珅,杀了一批贪官,比如漕运总督富纲,流放了一批贪官,比如江苏巡抚汪日章,反正,大到朝廷重臣,小到知县书员,嘉庆都惩治了一批。
其次,整顿官风,嘉庆发现官员们***,特别是有次从神武门回宫时,竟然遇到刺客,随行的侍卫们都惊呆了,事后惩治失职官员,多次斥责官员们的怠惰之风,整顿官风在有限的时间内有一定效果。
再就是,打仗,镇压农民起义,嘉庆时农民起义不断,先是围剿川楚陕农民在起义,又是镇压东南海疆蔡牵起义,没多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甚至还攻打了紫禁城,随后陆续镇压。
还有,坚决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恳求帮清廷镇压农民军,拒绝,英国恳请建立外交关系,谢绝,开辟通商口岸互行贸易,不谈,禁止国人开矿,严禁***多次下禁烟的令旨,短时间内维护了清王朝的稳定稳固。
嘉庆还想重整顿旗务,重振八旗雄风,出台《宗室训》感化教育,另一方面把八旗子弟迁回东北老家忆苦思甜,有点像知青下乡的意思,因为***重重,推行坚难,收效甚微。
同样是坐上金銮殿,嘉庆是满清前几任皇帝中最倒霉的一个,康熙和乾隆命都比他好,刚接位时手里有大把的银子,雍正继位时虽说国家在吏治方面出现危机,但康熙选对了人,大清正需要像雍正这样的铁腕皇帝重整朝纲,整个大清国势正处于上升阶段。
等到乾隆末期,清朝的形势比康熙末年严重至不知道多少倍,天底下运气最好的十全老人乾隆一手把大清推向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但是在他统制的后半段,土地高度的集中,吏治堪称糜烂,贿赂无所不行,武备落后废驰,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而这一切都被太上皇眼里所谓的“盛世”掩盖,乾隆是一闭眼挥挥手带走了他的十全武功,儿子嘉庆被他推上了宝座,也同时推上了火山口。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处理了和珅,铲除了大清朝这个大烂疤,稳定了官僚队伍也捞取了大把的银子,但这只不过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嘉庆首先面临的是南方的白莲教,遍及四川,陕甘,河南,从嘉庆元年开始清廷和白莲教作战,历时九年从全国抽调大量兵力,死伤十几万人,***义军不计其数,耗费白银两亿两之多,相当四年的财政收入,吃得再饱的嘉庆也差不多被耗光了。
不光是白莲教,京畿的天理教,东南海上蔡牵等人的反清起义,还有国库钱粮的亏空,涣散的八旗子弟生计,***的开始流入,河漕等社会难题和危机。这一切嘉庆感觉到了火山口的温度,使他焦头烂额,他认为“汉,唐,宋,明之所未有,竟出大清朝”。
嘉庆也做出主观努力,对乾隆朝的遗留历史问题重新纠错平冤,以求广开言路力求使大清走上正轨。在主流舆论上,嘉庆主要***了乾隆时期军机章京曹锡宝案,当初曹想从弹劾和珅的亲信刘全下手来揭发和珅贪赃枉法,只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被和珅反咬,最后被革职郁郁而终。嘉庆下旨加恩含冤而死的曹锡宝副都御史衔,授其子嗣官职,以表扬其勇于直言。
另一个就是乾隆朝反对和珅“议罪银”的尹壮图案。当时尹不顾“议罪银”实际是乾隆同和珅默契的结果,大胆上疏议论此法的危害,同时对当时***的吏治作了深刻的揭露,当然其结果也是被乾隆治罪革职。嘉庆恢复了尹壮图的官职,大力褒扬其“敢言之臣”,尹应招入京。
乾隆皇帝留下的烂摊子,本质上是统制者过分榨取社会财富的结果,是每个封建王朝日积月累导致衰败的根源。嘉庆在位二十余年厉行节约,勤政图治,主观上想让国家恢复祖上的盛世,但他这种愿望同社会发展规律相悖,只能是幻想,嘉庆替他父皇乾隆收拾烂摊子永远只能“在路上”。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乾隆去世后,嘉庆第一时间做了一件他早已想做多年的事情。
乾隆当时“内禅”退位,传位于嘉庆,嘉庆虽有皇帝之位,却无皇帝实权,大权依然牢牢被乾隆掌握在手里,而得到乾隆任重与庇护的和绅俨然都不把嘉庆放眼里,朝廷一切大小事情,乾隆多让和绅打理。
1799年,乾隆驾崩的第十五天,料理完父亲后事的嘉庆,马上对大揽朝政的和绅罗列了二十条罪状,下旨将他囚禁并革职抄家,抄的家产总值约11亿白银,相当清***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所以当时有一句话叫:“和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铲除了清王朝一颗最大的***毒瘤。
然后在阖家团圆的元宵节,赐下一条白绫,结束了和绅50岁的生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嘉庆公司会议策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嘉庆公司会议策划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dnw.com/post/37331.html